阿里山纪行教学目标1.感受阿里山如画的风光。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体会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重点难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体会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一切真令人神往,现在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先生,踏上我们的宝岛台湾,走进美丽的阿里山,开始我们的美丽之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的行踪,找出主要景点并给它们取个动听的名字。并思考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大家读好想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景点命名:清澈的潭水、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风貌,给人以一种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单看这一个个景区名字就令我们心驰神往了,一路走来一路看,风景这边独好!请大家选读你喜欢的画面,边读边想象,沉浸其中,感受阿里山的美好风光。三、再读课文,品味佳句1.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摘录并赏读品析、随文批注。投影提示:(1)语言的音乐美,首先在于节奏美。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而构成声音的节奏。(2)拟声美:用语言来摹拟各种各样的声音。拟声词运用得好,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3)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一个字更合乎节拍,读来顺口,听来入耳。有时作者交替使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同样产生了美好的声感。有时妙用助词,也可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4)修辞美,恰当运用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2.批注完成后,先在组内朗读佳句、交流批注,再在班级展示朗读和赏析,希望各组展示形式多样,能带领大家美美地读,美美地赏,深得本文的文字精髓。作者笔下,阿里山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美丽的风光亦有着作者浓浓的情。下面请大家以导游的身份,为某一处景点设计一段导游词,引领我们神游如画的阿里山。四、选读课文,欣赏美景请每组选择一个景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导游的身份,为它设计一段导游词。先个人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润色,合作演示,最后全班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导游词更有感染力,哪个导游更出色。教师准备好景点图片,学生上台展示时配以相应画面。听完小导游的生动解说,老师恨不得立刻飞往阿里山。但是此时我不能。不过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妙词佳句,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美,让人陶醉的美!以后啊,有机会我们自己去一趟,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姑娘,那里的小伙子。我们这趟旅行,有收获吧,说说你的阿里山印象记吧。四、拓展延伸,畅谈收获友情提示:1可以从文章的写法上,如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这样的结构安排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2也可以从台湾人民的旅游设计观念,谈谈你对生态环保的看法。3也可以说说阿里山神木给你的心灵触动。4还可以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捕捉海峡两岸人民的心愿。如果能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学完这篇游记后的收获,那就更棒了!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展示。看来啊,我们的阿里山之旅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不虚此行!老师的心中呢,也有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我想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大海啊!故乡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