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在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性及算法的优化。教学重、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显示平台,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大家喜欢打篮球吗?(生:喜欢)篮球场是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用多媒体显示一个篮球场。师:打篮球的时候,什么叫“出界”呢?生:篮球离开了篮球场,超越了边线。师:我们来看看,篮球场边线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生1:两条长的,两条短的;生2:相对的边线长度相等师:篮球场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生:四条边线的总长度。师:那怎么求篮球场的周长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究新知。用多媒体出示例1,1、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然后进行讨论再分组计算,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要求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其他学生理解这些方法。2、汇报结果,在汇报时当学生说到教材中的方法时,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并要求说出思考过程。28+15+28+15=86(米)(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8+28+15+15=86(米)(长方形两条长的和加两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8×2=56(米)15×2=30(米)(因为长方形两条长相等,两条宽也相等)28+15=43(米)43×2=86(米)(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它们的和乘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3、汇报完毕后,让学生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明理由。师: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1: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但如果不知道怎么办好呢?引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先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按照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出周长。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是这样做的。师:我们再来看看64页的“试一试”,看清楚,要求的是什么?(生:正方形手帕的周长)能自己求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做一做。然后汇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做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及提高学习能力是有益的,也能巩固就知识。)学生汇报,师板书:25+25+25+25=100(厘米)25×2=50(厘米)25×2=50(厘米)50+50=100(厘米)25×4=100(厘米)在汇报方法时,对每一种方法都给予肯定,汇报完后,让学生选一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最快。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完成64页第二题有了前面的经验,这一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了。三、畅谈收获。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师:我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实有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作业:64页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