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源小学中段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时间2012年月日地点会课室主题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参与人员茅婷婷、曹春华、张冬梅、张苏敏、朱敏慧陆敏、张苏瑜、杨繁萍、黄晓勍、黄海燕活动过程记录一、杨繁萍老师主备《小露珠》,集体磨课。(具体材料见附件)二、杨繁萍老师执教《小露珠》,集体听课。三、杨繁萍老师说课,集体评课。黄海燕: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去品味学习。在课的一开始,杨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动物们和植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呢?这样她巧妙地将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已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感受小露珠的外形时,图文结合,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知识更进一步的理解。再加之对话的表演、角色的体验,帮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触摸语言的温度,更深入感受语言所传达的小露珠与朋友们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张苏瑜:本课设计了多种学习方法;1、默读、速读、跳读、诵读的读书方法;2、圈点勾画的品读方法;设疑、讨论的探究方法,感知、迁移、拓展、对话等表演方法,又设计了“答读者问”“现场直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掌握并巩固了所学知识,教给了学生点金之术,让他学会自主学习。陆敏:教师通过让学生辨析词语、填空说话等多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是如何将内容表达清楚,表达准确的,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黄晓勍:执教老师能通过美轮美奂的课件、亲切动情的师生对话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感情朗读、想象说话、即兴表演等教学环节中品味词句,培养语感,发展想象,丰富积累,提高审美能力……整堂课富有情趣。茅婷婷:在2、3、4自然段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小动物,小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小蝴蝶的“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小脸上写满了兴奋。这种语言性与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角色体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感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悟了不同小动物的特点,也体悟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张苏敏:在学完了2、3、4自然段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还有谁会见到小露珠?他们会怎样赞美小露珠?”启发学生抓住课文的留白,进行补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朱敏慧:学完课文,老师要求学生以动植物的身份用一句话把小露珠留下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体味、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和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勿需更多讲解,勿需更多冗长分析,主人公小露珠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生的一句句真情告白中不断闪现,学生的心灵正接受潜移默化的洗礼……记录人朱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