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一小步预防大错误【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普遍提前,这时他们需要及时的引导及教育。本文从小学阶段开设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开设需遵循的原则入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键词】关注青春期重要性必要性原则借鉴花儿的美丽并不是完全绽放以后不是吗?那悄然冒出的“绿”没让你心动吗?一位同事的QQ签名这样写道:看着那枝头的绿心情极好。是啊,春天总是让人感到活力无限。可是人的“春天”总是会遇到许多困惑。青春期教育课程在中学才会开设,但是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以下将从开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开设该课程应遵循的原则方面入手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小学阶段开始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激素的摄入,现代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情况下:女孩在10岁左右开始乳房发育,13周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其中,乳房发育是女孩首先出现的第二性征,而月经来潮,是性成熟的标志。而男孩的青春发育比女孩要迟2年,在12岁左右出现睾丸、阴囊皮肤变松、着色、阴毛、腋毛出现,接着出现胡须、喉结及变声。1.生理方面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男孩,课上回答问题,由于正处变声期,怪怪的声音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而自己羞得满脸通红,因为班上变声的男生很少,从此很少与同学交谈;一个女孩,即使大热天,衬衣里面还穿着厚厚的背心;班上的女生好多都含胸走路;女生月经期间吃雪糕引起小腹痛说是肚子疼……这些都是由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而引起的心理不适。家长、教师若不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青春期教育,有些学生是很难适应的这种身体上的剧烈变化的。于是,就会产生恐惧、害羞、焦虑不安、厌恶等心理变化。一项调查显示,广州20%的中学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生殖能力;32.8%的母亲在其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进行处理。既然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家长、学校就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等孩子出现了种种不好的状况后,说什么都已无济于事了。2.心理方面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以上描述被称作青春期心理的“动荡性”,班级小A的种种表现完全符合这一特点,小A虽然只是六年级的学生,可是身高已经超过1米75,总是能“惹”出点事来,倘若我们不从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疏导教育,一味的批评指责其做法的错误性,只能让孩子一错再错。青少年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青少年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爱写日记,就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青少年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想的强烈愿望。小B在五年级时还很开朗,可是到了六年级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总是不顺利,他似乎总是在躲着什么,有什么都不愿说出来了,本来我总以为是他不再喜欢我的课了,其实这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特性之一。在知道事情的真像后,我再次与小B谈话让他放松心情,告诉他不可以完全封闭自己,有很多事情是好朋友解决不了的,还需要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