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VIP免费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_第1页
1/4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_第2页
2/4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_第3页
3/4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张浩然近日,某大报的新闻版的头条文章《初中生为情打死高中生》让人触目惊心。震惊之余又想起另外几则新闻报道,如某地学生拉帮结伙搞黑社会组织;某地一小学生因小事杀害母亲等等。回忆着这些血淋淋的文字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是啊,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啦?一点小事就可令他们冲动莫名,或伤人或自残(自杀)。人们对此问题其实也是相当关注的,但根据笔者观察与了解,我们关注的层面往往仅停留在诸如“家长不能只顾赚钱”、“加强娱乐场所的管理”、“学校要安排更多的课余活动”等外部因素上。笔者认为,目前青少年学生问题之所以突出,上述外部因素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更本质的原因却是我们教育结构中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所致。素质教育虽然实施好多年了,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开始学生们便要面对竞争,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竞争、高考的竞争、考研的竞争……一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他踏入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身经百“考”,而且他个人的前途、喜乐、家庭的情绪、学校老师的褒贬都围绕着这个“考”字而变化着,考好皆大欢喜,考差被万夫所指。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教育模式最容易激化矛盾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这种封闭而僵化的应试教育方式还有一定的市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市,而且不是说改就能改变的。因此,在这种单调的教育环境中青少年本身所固有的创新意识和青春期特有的反叛精神必然会受到禁锢和挑战。许多初中同学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发问:难道书本和考题就是我们“花季雨季”的主旋律吗?这种内心渴望自由,希望学自己想学、感兴趣的东西和呆板的现实产生巨大反差,想摆脱,办不到;想顺服,心又不甘。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折射到青年心理上就势必产生一种发泄的要求。面对这种发泄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结构中有一个专门处理这类青少年行为心理的学科和机构的话,那么青少年因发泄而产生心理偏差的事件将会有所下降。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有些学校仅仅有个心理咨询的门面罢了,老师也是硬凑合凑合,更有甚者是一些乡村学校还没有这种处理学生行为心理的专门的辅导机构。单凭传统的说教、批评甚至行政手段来解决心理问题无疑是一种妄想。心病还需心药治,面对学生种种“怪异”、“叛逆”的行为,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理解,这不是喊口号,而是从心理的角度真正地去理解。把他们对现实不满的情绪通过专业手段转化为上进能量,不能只去堵去封。去堵去封的后果就是把青少年的发泄要求堵在了教育体制以外,既然正常途径没有发泄的可能,那么他们势必寻求非正常的发泄途径,于是早恋、迷电脑游戏、泡吧、斗殴……就层出不穷。也许我们可以禁止所有第1页网吧、游戏室营业;也可以把学生全抓回学校实行寄宿军事化管理,但即使如此,他们仍可以变出别的花样,心理需求是内在的问题,不解决内因,任何外部因素的改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综上,我认为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很多,但我们的教育结构中缺少心理教育这一环节是更本质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尤其是各类“问题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单纯的批评说教甚至打骂是没用的。只有走进他们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品味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问题,科学有道的对待和评判他们的过失与问题,从而加以正确心理引导和行为纠正。1、把学生出现过失或问题视为成长中的必然。按照生物成长的自然法则,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漫长的过程中不知会长出多少枝枝杈杈,不知会有多少害虫侵扰蚕食。若把我们比作园丁,教书是施肥浇水的话,那么修枝打杈,喷药锄草不正是育人吗?身为教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文明守纪、成绩出众,这是常理所在。但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些孩子就如那些成长过程中的树苗一样,不可能不长一根歪枝,不生一只害虫。因此学生出现过失,这些是正常的,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我们如果一味责备,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教育工作者而应因势利导,宽容其人,重责其过。保持孩子的自尊心,使其明白自己的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进学生心里去品味感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