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1、发明化学实验器具•2、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3、创造分离物质的方法图1-8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西方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1747年)图1-7拉瓦锡纪念馆一角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途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做出结论验证化学原理作用获得化学知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外壳:2、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②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线状较硬由石蜡和棉线制作白色、固态、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硬度较小,密度小于水而且难溶于水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3、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②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石蜡有可燃性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碳化变黑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③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4、熄灭时①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气,而后燃烧。小结:点燃前燃烧过程熄灭后圆柱形白色固体轻微气味质地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空气中燃烧,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最暗、温度最低。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背景知识: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④空气主要是有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排水集气法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步骤: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现象结论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空气中氧气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多氧气含量多现象结论步骤2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而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空气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少含量少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现象结论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水蒸气含量少水蒸气含量少现象结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水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