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喀什地区实验中学授课教师:朱娜娜一、教材分析:《望岳》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的一首古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诗歌的风格气势磅礴、雄放健拔,与后期的风格截然不同。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读诗歌,因为比较简洁。喜欢读,就利用喜欢的阅读兴趣,教会一些读的方法、技巧。在兴趣的驱使下,读出感情,读出分格,读出自己的感悟。另外,领悟诗的意境,这是读诗的难点也是重点,诗要体现学生个性特点,体现现在学生的个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掌握一些朗读技巧。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分析“望”的角度,体会重点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嗯哼气概。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并熟练掌握背诵本诗,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嗯哼气概。五、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六、教学准备:配乐、课件七、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握诗情。2、讨论与点拨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3、知内容,想意境,误感情,品特色。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课型:新授课十、教学过程:1、导入:情景导入:读对联,识人物。2、内容1、作者简介以及杜甫的几个人生阶段、代表作品、诗歌风格。2、出示文题《望岳》3、介绍五岳4、展示学习目标5、初读诗歌感知诗情(1)听读感知师:首先我们一起听读古诗。听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听读古诗应该注意什么?听准字音、停顿,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大家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别忘记做标记。(2)朗读指导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先来看看诗中的字音字形(导学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朗诵诗歌的方法和技巧。①把握作品内容正确、深入的理解深刻、细致的认识丰富、逼真的想象②朗读的基本表达技巧: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断句应该是二二一?还是二一二?(3)初读感受师:了解了朗读技巧,我们再来感受一遍古诗,这一次,我们小声跟读,注意体会节奏、重音、语气。(4)自读展示师:学者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美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大家大声的朗读、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声音诠释古诗的美吧!【学生自由读】来,拿起书来,抬头挺胸,全班齐读,读出诗的韵味来。【齐读】(5)身临其境,理解诗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朗读,你能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请小组交流讨论,自己说说诗歌的意思。6、再读诗歌,品味诗句(1)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情(2)小组合作,结合重点字词,美读感悟【预设】提示:翻译+角度+特点(四字短语)+赏析(写法、修辞、主旨)①“了”古代齐鲁两国国境外还能看见远处横亘的是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②“钟”拟人,有情,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之美的喜爱。③“割”高大的泰山,将山南水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④“小”矮小,形象的写出泰山巍然耸立的气势,象征诗人登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师: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不仅仅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分明感觉大家对美好大自然的由衷赞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爱与赞美,读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的雄心与气概!请一小组为单位设计诵读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配乐、配画、轮读、唱读、演读)7、小结:在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遇到困难该怎样做?请大家说一说。这就是杜甫。他为后人树起的既是文学的丰碑,又是人格的丰碑。怀着对世人的敬仰,我们齐读结束这首诗的学习。8、作业布置:(1)、会读。积累杜甫的诗歌,运用本文学习的方法,朗读。(2)、会赏。赏析重点字词(3)、会默。十一、板书设计:望岳杜甫远望绵延不尽,参天耸立惊讶近望神奇秀丽,壮丽巍峨赞美细望幽深神秘,雄伟高大陶醉俯望想象登上泰山之顶的感受豪迈《望岳》导学案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