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夫子典藏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如皋市搬经中学徐海峰修改【教学目标】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诗歌是含蓄的艺术,读懂诗歌就是要找出作者藏在诗歌中的情感。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人物、环境、情节)2.领会深层意思写的意境(形象、氛围)有什么特点表达的情感(情绪、心境)是什么反映了的思想(态度、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所以说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可以这样说,诗歌的主旨、手法的确定离不开对标题的关注。例1: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例2: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1山水夫子典藏答案:通过刻画一位因拜见公婆而紧张不安的新娘,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2.读注释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例3: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有些注释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歌的语言,提高诗的文学性。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