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江雪》教学实录与反思《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课堂实录一、猜一猜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学生:弄懂诗的意思。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学生1:多读几遍。老师:哦,朗读品悟。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老师: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学生1:查字典。学生2:找资料。学生3:问老师。老师: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老师:谁来试着说说?学生纷纷举手。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二、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老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轻声朗读。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老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继续请学生读。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3、排解忧伤)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老师:现在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思考:执教这首诗,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上,老师让学生“猜一猜”,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