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试你的KISS系统VIP免费

试试你的KISS系统_第1页
1/2
试试你的KISS系统_第2页
2/2
试试你的“K·I·S·S”系统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经常会接触到类似这样的题目:吨黄豆可榨油吨,平均1吨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吨?榨1吨油需要用多少吨黄豆?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经常会出错。究其原因,一方面现行教材比较淡化有关数量关系的教学学生对于“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些数量关系式非常陌生,要求“平均1吨黄豆可以榨油的吨数(每份数)”自然想不到要用“榨油的总吨数(总数)”除以“黄豆的吨数(份数)”;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难以从“黄豆的出油率”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所求答案的对与错。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如何应对,主动出击呢?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包括笔者在内)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先看问题求的是什么,如果求的是榨油的吨数,就用“榨油的总吨数”作被除数;如果求的是黄豆的吨数,就干脆把“黄豆的总吨数”作被除数。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既然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总数÷份数=每份数”这样的数量关系式,那还不如用一种最为简单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弄清此类问题的正确算法。再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不同可分为素数和合数两类”,而把“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1’”给漏掉了。怎样帮助学生弥补这一方面的“缺失”呢?笔者采取的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想想办法,该怎样突出、强调一下“1”的地位?应当说学生的经验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想到了给“1”设计一张数学名片,名片正面赫然写着数字“1”,背面整齐地罗列着一排排“称谓”——自然数的单位、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最小的一位数、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还有的学生索性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不同分成“嘉宾‘1’”、素数、合数三类。将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1”形象地称作“嘉宾”,一定能成功地进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要想忘掉它也是不大可能了。我们发现上述的两则案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尝试采用了一种“K·I·S·S”的表达方式。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KeepItSuperSimple,意思是“力求简单”。不论用什么方式,力求简单总能使你所传达的讯息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K·I·S·S”系统呢?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当养成用语简短、精炼的习惯。比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和替换”时,由于一个问题中往往有两个未知数,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张冠李戴”。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贴上“标签”——即把每一步所求的是什么问题标注清楚。简短的“标签”两字,透露出为师的一种审慎态度,一番良苦用心。再比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试图让学生发现蕴含其中的“四方连一体,两方居两侧”等规律。然而这样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却显得太过玄深、抽象了。其实学生能发现“相对的面总是相隔的(隔山相对)”就已经很不错了,再精准到位的概括、提炼都不及“隔山相对”这四个字来得通俗、形象。“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短、精炼的用语,更能提纲挈领,凸显本质。简短、精炼的用语,常能集中意象,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善用简约、精当的表达方式。数学家徐利治曾经举例说:“我们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如3×5=5×3=15,不妨画出一个‘3×5’的方格图,宽是3个单位,长是5个单位。如果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5个,有3行,所以是‘5×3’;如果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3个,共有5列,也就是‘3×5’。将这个图记在脑中,就能掌握乘法交换律。如果将这个图形的长和宽用字母代替,这时你会发现,这个图形虽然简单,但意义很丰富。”从这个简单的图形中,我们能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在数学学习中善于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学生就一定能体会到数学之美。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比较一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促使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经验中提取出“转化”的方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试试你的KISS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