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武溪中学:梁世明在学校,事无大小,都谈及教育的。体育教学既然是学校开设的科目,又是各年级学生的必修科,那么,在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教育性是怎样开展的呢?笔者试从这个角度,浅谈点滴个人见解。就学校体育而言,它属于教育体育。学校体育课,除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陶冶学生性情和学习一些基本技术技能外,还应肩负与学校宗旨一致的教育任务。因此,体育教学的教育性,要按其特点进行。一、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多类项的。每项教材,由于其特点不同,寓有不同的教学内涵。诸如:球类教学,除了传授基本技术外,还对学生渗透群体的合作意识的培育及启发学生如何把握时机进攻对方空档的智力发展。田径类的跳高、跨栏、耐力跑,体操类的器械性教材等,可以培育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游戏类教学,可使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纪律,配合默契和为小群体争胜的荣辱感,等等,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教育性。任体育教学的教师,只要立足于教育,并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有计划地将教材的教育性见之于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的教育功能,就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过去有人说『一个好的体育教师,相当于半个校长』,多少是有点道理的(对校风校纪而言)。二、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进行教育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龄的男女也有不同的心理差异。执教者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教材施教,才能见效。例如:做障碍接力游戏这教材,在小学阶段,同一高度和距离,无疑令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而达到培育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目的。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分别对待,才利于学生树立不怕困难的信心。又如,对心理和生理素质差的学生,需要教师细致的备课设计,让学生步始由易到难的过程锻炼,才有助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而对好胜争强类型的学生,则要提高要求,给他们比一般学生高一些高度或长一些距离,这才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口味以利增强他们的意志。换一句话说是,教育要求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就见效,反之,学生在堂上表现懒散或畏惧,说明要求不合学生实际,就不利于教育的实施。三、通过组织教学进行教育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室外场地进行,而且是动态的课堂。执教者用什么形式去进行教学,学生在学练的活动中,是否做到活而不乱,这就靠教师通过组织教学去实施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方法之一:集与散相结合。集,是使学生(分组不轮换)统一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如低年级学生或高年级新生,采用此法就利于管理。一旦发现学生不按要求练习或违纪,可及时给予教育和指正,使其循规按序进行,并逐堂课强化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散,是分组进行。教师重点观察某组或某些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表扬好的或批评行为越轨的。如练习篮球传接球,如果一人一球对墙练习手型时,看不出学生有不良行为表现,当分组两人一球练习时,很可能暴露出某学生过于用力玩对方的动向……等,教师就可抓住这情况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制不良倾向于防微杜渐之中。方法二:质与量要求的交替使用。质是动作质量。如立正,当教师下达口令后,学生做得马虎,执教者必须重做,甚至反复做,才体现教师的严要求。这严的纪律效果,利于教学,就是教育。量是指练习次数或距离多少。教师视学生的不同性别年级,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本堂课那一组练习那一项多少次,那些学生练习多长距离,或x米多少次,等等,都可以起到培育学生执行要求的纪律性和完成某项任务的意志毅力的作用。这方法,不管其效果如何,都可成为教育计划中正面道向的总结的。每堂课的教育内涵是什么,是靠教师设计的。形式是为教学和教育服务的。四、善于捕捉堂上的生发现象进行教育体育课堂,既是学生心理和思维活动的场所,也是他们表露自身行为的地方。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就随时可以捕捉到教育学生的事例。比如,学生打乒乓球,输的学生把球拍抛向枱面,这种不爱护公物的行为未正确对待胜负的态度,不管其有意无意,都可以现场启导学生应该怎么做,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又如接力竞赛,有的学生图快而踏出线接棒,教师都必须当场宣布谁违例,或那个组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