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板演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生课堂板演是教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为全体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提供课堂教学范例、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创造个体表现机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好形式。一、板演的基本模式说起学生板演,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特别是数学课的学生板演,比其他学科要多得多,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肯定都很熟悉,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特别普通、没有华丽包装的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板演,如何避免耽误时间,又如何极大限度地保持和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呢?为此,我概括出学生板演的基本模式:首先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进行矫正,当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选择精讲。教师首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板演题目,一般在新授知识前(课堂伊始),或新授知识结束(课堂中间)的时候。抽取学生板演后,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板演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此时可以大致看一下其他学生的掌握情况,注意把握时间。板演学生基本完成后,师生共同进行矫正,可以请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精讲,加深记忆。板演学生完成板演题目后,首先要简要讲一下自己的基本做题思路,自己讲一遍影响更加深刻。其次全班同学对板演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进行判断,并进行评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选择的精讲。二、教师的选题板演首先需要教师选择板演的题目提供给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选配板演题。要在精心研究教材例题的基础上,选择同教材例题相仿和不超过教材、大纲的板演题,并注意其目的性、针对性和典型性。1一般情况下,板演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不宜过宽,运算量不能太大,要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联系,针对今天的教学目的。综合性不要很强,目的性单一一些。并注意因“材”因“人”设置,不要搞“一刀切”,要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对后进生生可提供较浅显的题,以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提供难度稍大的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但是选题还是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三、板演的人选学生的层次通常比较复杂,数学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板演人选上不能盲目,固定不变或随意点都是不可取的,应考虑合理安排以对全班产生最佳效应。对解题思路比较新颖独特或易犯代表性错误的学生应注意安排板演,以便学生获取新的解题思路和克服普遍性问题。指名板演的学生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后进生可以少做几题,或者另外设计几道题;对于优秀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板演题目外,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当板演的内容偏重于知识性的,就叫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上来板演,看看还有什么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着重解决这个问题。当板演的内容偏重于格式的,就叫一些平时成绩教好的学生上来,做好第一印象的示范的作用。当板演内容是多向思维的,就可以先让学生在下面做,然后就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到对比作用。四、组织方式合理的选用多种板演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低年级口算,板演的形式式可以有个人算、分组算以及增加一些游戏性或竞技性的板演等,对于高年级也要根据具体内容适当的变换板演方式。在学生板演的同时,应当组织好全班其他学生。首先应当要求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样的板演题,并把自己的结论与板演学生所做的结论进行比较,以检验自己的结论正确率如何?其次让全班学生都来对板演学生的解答进行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检查板演学生所做出的答案,查找其中的错误,并进行补充。在后面的评价的时候,适当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最后,教师本省要做好督促、指导全班学生进行自习讨论。如阅2读、思考、联系、核对答案、自我检查。教师要在学生课桌的行列进行巡视,检查其他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检查、督促、辅导,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向教师提问。五、评价方式评改板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