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摘要:高效课堂必然是充满情趣的课堂。以幽默风趣打造轻松活泼的氛围;结合时事热点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兴趣;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提高历史课的思维含量;适当“卖弄”学识,赢得敬佩;“我的课堂我做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彰显主体。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以提升课堂的情趣含量、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为追求。关键词:高效课堂情趣幽默轻松活泼深度思维含量“卖弄”彰显主体正文: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而高效课堂必然是充满情趣的课堂。情,赋予了历史课浓郁的人文色彩、感情元素,也就赋予了历史课勃勃的生机;趣,让历史课走向教育的本源,践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真理,让历史课充满无限的活力。历史课一旦缺失“情趣”二字,那就离突破令人生厌的底线不远了。情趣说来简单,真正在历史课堂上落实,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积淀和灵机一动的临场发挥,亦所谓“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实践多年,一直致力于以“情趣”而创建高效课堂。以下是本人多年来从事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浅显体会和做法。一、以幽默风趣打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优雅的教学艺术,不经意间便可以激起课堂思维的美丽浪花,在笑声中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课堂上如果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必然是满堂生辉、情趣盎然,以实现寓教于乐。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的情境时,我讲到,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出了一幅上联给李鸿章:“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要求他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朝的中堂大人踌躇了很久,终于勉强对出了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样诙谐幽默而又形象地道出了当时清政府因为国力衰弱而屈膝投降的窘态,使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当时的历史境况中去,培养他们为中国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理念。再比如讲东汉的衰落时说:“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掌权的外戚、宦官结党营私、疯狂掠夺。他们甚至把官职出卖,朝廷里第一等大官叫做公,卖1000万钱,第二大官叫做卿,卖500万钱,可以赊账。“分期付款”是学生熟悉的现代词语,教者将之“今词古用”,虽出人意料,但十分恰当,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又感到谐趣幽默。1二、结合时事热点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乔治·布什指出:“正确的教学方法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越了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和现象开始的。”时事热点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等特点,因而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当今世界乃至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乡村,许多时事热点与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教学中很好的“活材料”。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如果能将目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思考、讨论,借助现实反思历史,探析热点问题的历史渊源等,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理论,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我个人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联系时事热点,以古论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把历史知识与当今时事热点联系起来,久远的历史就延伸为时事,枯燥被消除,兴趣油然而生。比如:学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列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观点,然后分析这些观点的现实意义。经过分析、讨论,学生得到了如下认识:儒家思想符合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勤政爱民的思想;道家的理想其实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墨家则反映了当今世界人民发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愿望;法家的观点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谈古论今,不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所学历史知识,更启迪了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