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入学的建议一什么时候入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对普通孩子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来说,这是理想、是目标,是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梦想。然而,还有很多孤独症孩子,上学根本就是幻想。二孤独症儿童能上学吗决定孩子能否上学和上什么样的学校,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充分地分析和认识这些因素,不能用简单的“能上学”或“不能上学”来回答。第一,孩子能否上学和上什么样的学校,是由孩子自身条件决定的。自身条件有三个,一是孩子的智力情况,二是孩子孤独症的障碍程度如何,三是孩子接受早期干预的效果如何。第二,孩子能否上学,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家长因素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程度再好的孩子,没有恰当的辅助,上学也是困难的。而程度相对不太好的孩子,只要辅助到位,上普通学校也是有可能的。第三,孩子能否上学还取决于学校的接纳程度。学校是否接纳又和社会整体大环境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能否上学和孩子自身的程度有关。到底是为孩子选择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呢?应该说,每一个选择都有利有弊。特殊学校对孤独症孩子容易接纳.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要小得多.家长与老师、学校及其他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比较容易'因此'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较为放松,没有近期的压力,孩子的就读过程顺利,心理、情绪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是,由于特殊学校给予孩子和家长的压力相对较小所以不利于孩子康复潜能的挖掘。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孩子与环境的差距,差距过大会造成挫折感,差距太小会使发展的动力不足,适当的差距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特殊学校让孩子与家长较少近忧,较多远虑。普通学校接纳孤独症孩子,困难可想而知。由于孩子和正常学生在一起学习,会给孩子和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相对于特殊学校来说'家长与老师、学校的沟通非常不容易,功课的压力会让孩子遭受挫折,家长辅助孩子上学的困难也要多很多——这些都会让孩子和家长长期生活在心理重压之下,造成长期的心境不佳。但是,普通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即孤独症孩子能与正常孩子相处、交流。如同水的流向从高到低一样,智力也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孤独症孩子的周围都是心理能力高于自己的榜样,如同给孤独症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吸收和获取养分的土壤。如果能做到扬长避短,环境的压力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普通学校的孩子与家长,较多近忧,较少远虑。孤独症的孩子不管学业如何,就读的环境如何,生活技能的训练都是必要的。学业与生活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一样的——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提高生存能力。学业本身不是目的,学业是手段,提高生活能力才是目的。学业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那么再好的学业成绩也等于零。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要十分清楚。三怎样选择学校和选择教师因为环境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接受普通教育的孤独症孩子在选择什么学校、什么老师的问题上,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扰。每当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家长往往会权衡再三。其实,在孤独症儿童面前,学校的“好”与“不好”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依学校接纳的程度判断。家长应尽量选择环境宽松的学校,选择比较容易接纳孩子的学校。因为教育体制的不同,学校性质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教育者人文理念的不同等,都会造成学校对特殊学生接纳程度的影响,使得有些学校招生对象相对宽松,这是我们在选择学校时应该考虑的。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应该尽量把孩子入学的难度降低。选择好的班主任比选择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小学,班主任老师的主导作用、权威地位很明显,班主任本身对孩子的接纳度高,会对其他家长、老师、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班主任的导向下,班级容易形成对孤独症儿童的整体友好氛围这种环境对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是难能可贵的。四需要做好哪些学前准备上学使我们面临最尖锐的矛盾就是进入集体教学环境以后,孩子时时刻刻处在与别人的相互关系中,孩子的行为因为其独特性,会和他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冲突。所以,上学首先要求的不是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是孩子要认知、理解自己和班级同学的关系,认知、理解自己和老师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