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的焦虑。那么,中学生能不能预防、克服考试焦虑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首先来分析、研究一下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引起的。外部原因主要是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主要是一些学校虽然表面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可实际仍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考试的重要性强调过多、运用成绩排队、甚至倒计时的方式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以提高成绩。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主要是父母的过高期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学习上要出类拔萃。因而日常生活中就把这种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时地施加给孩子:“你一定要认真学习,考好了会有奖励。”“你看我们上班多辛苦,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可一定要考好呀!”“考试时不用紧张,紧张就考不好,考不好就完了!”……而且在行动上给予重点保护,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差的,都不吝物质上的保障——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一下子集中到孩子的大脑,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重负。尽管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形式的考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亲朋好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学习怎么样,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名第几?……”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对孩子会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内部原因主要是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1、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的失败,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水平问题,而是觉得是题目出得偏、难等。或者是把考试看得过于重要,尤其是把升学考试看成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健所在,成败在此一考!2、自我期望值太高。有的学生满足于平时的学习和一些小测验的成绩不错,认为自己已经能应付各种考试,对考试抱有必胜的信心,自我期望值太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的求胜动机过强,自我期望值过高的话,到真正考试时就会影响其真实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会导致考试的失败。3、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与自我期望值过高相反,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心理上的疲惫使他们对复习和考试都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体验,以至于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认为考试也不过如此,考好考坏一个样,对考试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4、考试准备不足。一些学生由于在考试前既没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扎实的技能技巧,这样就往往在考试时慌了手脚,乱了方寸。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原因的分析,我们再来对症下药,寻求一下应对考试焦虑的解决策略。第一、是要从家长开支,做好减压的工作。一方面,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标准,达不到就怎样怎样。尤其在临近考试时,更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与考试有关的事。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不过适当地改善一下饮食还是可以的,就是记住一定不能过分。第二是学校和社会方面,从学校来讲,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在平时的考试时就应指导学生要正确对待。考试,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告诉他们要客观地对待考试,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的时候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每个同学都是可能的。从社会方面来讲,主要是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谈论考试以及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第三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内因往往起关键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策略一、改变认知,端正考试态度,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包括一个人对事物的具体看法和态度。对于考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考试焦虑的学生一定要端正考试态度,对考试有个正确认识,即便是中、高考,它也不是命运大决战和人生终极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考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水平的较量。所以无论考前自己的准备状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