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一、教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5页内容。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量、拼、折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运用“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学法在学习中,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教学程序1、谈话激趣设疑导入。2、验证{自主探索}: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4、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5、拓展创新:本课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你知道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