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课程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3.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二.自主学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内:俄国被推翻的不断发动叛乱。(2)国外:决定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2.目的:集中全国有限的力、力和力保障军事胜利3.内容:①农业:实行②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实行政策。③商业:取消,④产品分配上:实行制。实行成年人制。4.影响(1)积极:适应了的需要,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2)消极: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了广大的反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危机:原因①四年的和三年的战争,②遭遇。③政策的失误。(2)政治危机: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叛乱。2.内容:(1)制定:时间:,会议:标志:列宁做的《报告》(2)内容①农业上,实行固定的,②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④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的。3.作用(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联盟,克服了国内的危机,有效地巩固了。(3)找到了向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5.苏联的成立:1922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三.合作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突出特征?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的“新”?实质如何?四.练习反馈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B.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2.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请进两步。”这是说()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新经济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发展生产力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3.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4.以下选项中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实物配给制5.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允许自由贸易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固定的粮食税D.废除实物配给制6.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用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废除食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D.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7.“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仅是在一定限度内做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