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目标1.掌握线形动物蛔虫的寄生生活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2.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3.知道常见环节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状况。4.识记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及其利用。重点:知道常见环节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状况难点:识记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及其利用学法: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法: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预习新知利用课前时间,将学案要求学习掌握的要点进行初步的学习、了解和分析,梳理知识结构,并收集一些关于线形动物寄生人体、蚯蚓的活动的资料。二、新知初探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细读课文P8-1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边读、边划、边记。重点内容要用“_____”划下来,用“()”标出关键词,遇到不明白的划“?”。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交给在后教环节中帮助解决。1.线形动物有的是自由生活的,有些是生活的。是常见的线形动物。2.蛔虫寄生在人的内,靠吸食小肠中的半消化的生活。3.蛔虫的身体呈形,前端有,后端有;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仅由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生殖能力,蛔虫没有专门的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的。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形;体表有;有有。5.蚯蚓的身体呈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构成。靠近前端有。6.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与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蚯蚓以土壤中的为食。7.蚯蚓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蚯蚓体壁密布,可以溶解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中,体内的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排出。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靠或辅助运动。三、我有疑问(把自学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一同探讨)四、自学交流展示(一)、组内交流展示: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分析探讨不懂的问题。2、收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探讨。(二)、班级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新知初探”的内容为线索,选派代表向全班做汇报发言。五、合作交流、主题探究1.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2.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3.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六、拓展延伸课堂:训练与检测:1.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早晚刷牙、洗脸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小便2.蛔虫与猪肉绦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点是()A.都有发达的消化器官B.都有发达的生殖器官C.都有妊娠节片D.都有吸盘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4.下列不是环节动物的是()A.沙蚕B.蚯蚓C.蛔虫D.蛭5.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6.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或沙土里很快会死去,是因为()A.体表干燥,呼吸无法进行B.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C.灰尘阻滞了呼吸通道D.干燥的环境中没有食物7.蛔虫和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是()A.血液B.消化道C.呼吸道D.皮肤8.蛔虫的感染性卵指的是()A.受精卵B.发育完全的卵C.含有幼虫的卵D.没有受精的卵9.下列对蛔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B.雌雄异体B.消化管结构很复杂D.有发达的生殖器官10.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阻梗的寄生虫是()A.蛲虫B.钩虫C.绦虫D.蛔虫11.为减少粗糙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某同学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膏,其结果是蚯蚓将会()A.运动加快B.运动变慢C.不动D.死亡12.蚯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靠()A.鳃B.体壁C.肺D.气门13.蚯蚓在粗糙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原因是()A.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B.玻璃板摩擦力大C.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爬行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14.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身体正常呼吸C.便于蚯蚓留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