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满井游记[课前导学]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3.欣赏文章的写作技法,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二、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________”,为________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主张“______________,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三、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四、知识卡片:“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1.给加点字注音燕()地寒飞砂走砾()廿()二日百步辄()返偕()数友脱笼之鹄()靧()面浅鬣()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髻鬟()()汗出浃()背呷()浪之鳞曝()沙之鸟2.解释加点的词语。冻风时作()飞沙走砾()天稍和()如镜之新开()娟然如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二、整体感知1、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时节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是“”、“”、“”。作者心情很。2、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3、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4、读课文第二段,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a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写柳条“”。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1b拟人:作者写山,用作喻,写鱼鸟,说它们,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c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写水波“”,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三、交流讨论1、第三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做着什么愿望?2、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3、文章的主旨句是那一句?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掌握结构燕地第一部分:花朝节后铺垫北国早春冻风时作欲出不得欲扬先抑(记叙)余寒犹厉飞沙走砾天稍和,携友至满井若脱笼之鹄(总)水清澈见底静山鲜艳明媚第二部分:柳条柔梢披风满井春色麦田浅鬣寸许动(分)(描写、泉而茗抒情)游人罍而歌动静结合红妆而蹇鸟、鱼皆有喜气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主观感受)(总)第三部分: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寄情山水自嘲自傲(议论)余之游将自此始2满井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