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的“攒、锁、雇、蓄、刨、置、砖”7个生字,“吝啬、周济、乐善好施、不翼而飞、痛不欲生、热泪盈眶、雇用、教诲”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比钱财更重要?(知识、智慧、时间、生命……)可是有一个儿子,他认为父亲给他的教诲比钱财更重要。你们相信吗?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大案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字读正确。用笔把生字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并标好自然段。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眶”是后鼻音。“置、砖”是翘舌音。“挣”是多音字。3、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很不错,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各小组汇报交流。着重理解“吝啬、周济、乐善好施、不翼而飞、痛不欲生、热泪盈眶、雇用、教诲”等词语的意思。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品读课文,探究感悟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从可中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进一步感悟文本。2、聪明的老人为了试探儿子能不能操持好这个家想了一个什么办法?3、你觉得儿子是个怎样的人?4、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多读一读。(2)全班交流。孝顺:出示句子。(1)儿子很可惜财宝,但是他更疼爱痛不欲生的父亲:“爸爸,咱们去干活,还会把钱挣回来的!”(2)到了中午,他领到一半工钱,买了个小面包,急忙去找父亲分着吃。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更疼爱、急忙、分着吃”体会儿子的孝顺,并相机指导朗读。勤劳:出示句子。(1)他在一个工地上运砖,活儿很累,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2)一天天过去了,儿子有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3)儿子靠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和父亲。通过关键语句,抓住“咬紧牙关、坚持、辛勤劳动”体会儿子的勤劳和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并相机指导朗读。5、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通过了父亲的考验。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1)父亲给儿子的教诲是什么?(2)它比钱财更重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四、拓展延伸1、勤劳、坚强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2、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比钱财更重要?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举例说说。3、读了这个故事后,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面对?五、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中的成语。2、编写故事:想象儿子接收了父亲的财产后,会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