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精神时可取,时不可取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一小学王建萍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广阔的自然界里常常有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的水滴,点点滴滴的落下来,最后竟把岩石滴穿。初看上去,这真是奇妙的很,一滴水能有多大的能耐,又轻又柔,实在太渺小了;而岩石,坚硬,沉重,人们要凿穿它,都要借助铁锤等工具,费一番工夫才行呢?那么渺小的水滴是怎样穿透岩石的呢?这就得从时间说起了。古人曾说:“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在漫长的时间里从未停过,始终有着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说到滴水穿石,还有一个一个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故事是这样的:张乖崖做崇阳县令时,看见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鬓角边头巾下面藏着一枚钱,就责问他这钱是哪里来的?小吏回答:“是县库里的钱。”张乖崖叫衙役用木棍打他,小吏生气地说:“一枚钱有什么值得提的,你竟用木棍打我,你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吗?”张乖崖提起笔来判决说:“一日贪污一枚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钱,时间长了,绳子能把木头锯断,水点可将石块滴穿。”于是亲自提剑走下台阶,斩了那个小吏,并禀报台府请求对自己的处罚。这么有影响力的水滴精神,也被选入了语文课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刚刚上完这一课,于是我想到:何不联系学生们的平时学习、生活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正面和反面的事例,写一篇读后感呢?经过一番精心的作文指导,一节课的时间,大多数孩子完成了习作。于是,我满怀期待的开始欣赏起孩子们的心得感想。一连读了十几篇,就觉得读不下去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每位同学习作中的感想大同小异,与课文中的作者写得基本差不多,虽谈不上“千”篇一律,也有“几十”篇基本一致。这样的作文怎么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怎么能吸引读者呢?但如何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呢?我思考了许久。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经意的走过我们学校一楼的“童话长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楼主题为童话长廊),一幅《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展板映入眼帘。“啊,有突破了!”我欣喜若狂。《喜羊羊与灰太狼》——一部正在热播的动画片,其中的一位主角“灰太狼”——喜羊羊的死对头,千方百计地想捉羊,他在不断的创新,一直制造机会和道具,为了抓羊不断的努力。灰太狼不正是一种太极洞内“水滴”的精神吗?可它最终会成功吗?这种“水滴”会“穿石”吗?带着这个思考,我又进行了一次习作指导。课堂上,我总结了同学们第一次习作的突出优点:感想较深,能举出身边的正面和反面的事例来解释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我马上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吗?”我故意将“任何”两个字加重、拉长。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教室里一下子变得格外静。一张张脸上都写着一个大大的问号。紧接着,我又问道:“同学们,《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那你怎么评判灰太狼这个角色呢?”孩子们思考片刻,都举起了手。“老师,灰太狼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捉羊,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角色!”“灰太狼最终说的话总是‘我还会回来的!’”抓住孩子们的回答,我紧追不舍地又问:“那照同学们的回答和分析,灰太狼正好符合滴水穿石的两个品质——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老师想到了,照灰太狼这样执着下去,终有一天,他会吃上他梦寐以求的羊肉的!”“不会不会!”孩子们焦急的回答,似乎他们也为小羊们的生命而着急。“能说说你们的道理吗?”我又问道。“正义永远战胜不了邪恶!”我们班马海明大声又坚决的回答。随着这声回答,孩子们一下子都使劲地点头,看来,到火候了,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那我们所学的滴水穿石的精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吗?”“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在哪些情况下不适用或不能用吗?”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流,不一会儿,就小手如林了。“老师,就拿有些同学做作业来说,经常完成不了,如果他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