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随诗识生字“泉”,短语“惜细流”“爱情柔”理解。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普通话声调与吟诵的关系,激发学古诗兴趣。3.图文结合,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教学流程]课前收集孩子们已学古诗进行朗诵。(题单)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1、看图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荷花图,瞧!美吗?(课件出示“池塘”图)生:美师:如此美丽的荷花,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呢?师:而宋代诗人杨万里眼中的池塘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池》。边写边说(也边有水就是池)师:谁来读一读?翘舌音“池”读的真到位!一起来?课件出示《小池》2.介绍作者资料。(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宋代诗人杨万里可了不起了,一生写了----(师过渡)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就是他描写的自然景物诗中的其中一首。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师: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68页,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已经读完的请举手!谁来读一读?我们来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看他哪些字读错了?生:(请一名同学读),师:孩子,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有没有那个字读错了呀?师:很棒哦!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师:真棒!送你一个?师:不错哦!想读的更好吗?师: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七言诗该怎么划分节奏呢?请孩子们拿出你的铅笔试着边读边画画这首诗的节奏,。生:(学生自由划)师:孩子们,你们画好了吗?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格式?把你画线的节奏读一读,师:老师也和你们画的节奏一样。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家可以尝试拍手读,(前两句一句一句教读,后两句一起教读。)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呢?拍桌子等。生:齐拍手读。师:刚才看大家手舞足蹈、读有意思吧!老师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读法带给大家,想听吗?生:想!师:那想听的孩子用最优美的坐姿告诉我。我看到了----仔细听哦!看这种读法和我们平时读法有什么不一样?(放陈琴吟诵小池)师:看同学们在笑,那谁有胆量来说说和我们平时读古诗有什么不同?生:像在唱歌。师:你说的很好,像古诗这种半唱半读的方式即为“吟”(板书“吟”)而这种方法叫“吟诵法”。很有意思吧!师:想学吗?要想学习吟诵,除了把诗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得读懂!你们有信心吗?师:相信,你、你、你!待会一定比老师吟诵的更好听!我们一起加油吧!三、随文识字解词,反复朗读明意师:刚才读了一首诗,你知道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师板书:泉眼、树荫、小荷、蜻蜓)师:小池边除了这些,还会有哪些?(小草、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却偏偏只抓住这四种,他是如何描写的呢?师:1、让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这行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画:泉眼、)2、猜猜什么是泉眼?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那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3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4、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水池里。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进它的怀抱了,这就叫“________爱_________。”(板书:爱)师:什么是树树荫?生:就是树的影子。师: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学到这,咱们发现,小池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