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VIP免费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_第1页
1/2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_第2页
2/2
导学案课题《我爱这土地》随记学习对象班级: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与难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课前准备有关艾青的资料图片等教学时间一课时自主学习“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光潜(著名美学家)“读诗使人聪慧。”——培根(英国思想家)作者简介及背景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嘶哑()喉咙()吹刮()4、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6、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合作探究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初步感知,把握感情基调1.结合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试读。(写出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说,“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3、初读诗歌我们知道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鸟就是作者借助的意象)借助鸟的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只鸟歌唱到哪些事物呢?同学们自己找找看。4、这样的事物有什么象征意义?探讨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小组内部互相讨论)(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点角度去探究其象征意义)拓展梳理朗读提示:读准节奏、重音、读出情感。带着思考去读,参考如下设计:假如/我/是一只鸟,(深沉地)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憧憬地)——然后/我/死了,(平静地、执着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痛苦地、深情地)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