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研究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问题,环保意识在近几年得到了社会广泛的重视。每一位儿童幼儿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要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往往要从幼儿时期给他们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线索,在目标的确立中不仅关注儿童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而且关注其身体、情感、社会性、艺术审美等全面素质的发展。生态环境教育在当今已不是陌生的字眼,它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突出而倍受关注。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看,幼儿生态环境教育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践行的课题。在发达国家,环境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有权利知道其所处的环境状况,有义务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因而,对幼儿实施生态环境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环保行为十分必要。而目前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注重知识灌输、幼儿教师自身缺乏环境知识以及未能理解环境教育的真正内涵而狭隘地将之等同于环境保护教育等。本文拟探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内涵及有效途径。一、幼儿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必须全面了解生态环境,了解儿童,应以儿童生态学作为开展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儿童生态学是借助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研究,它认为:儿童的行为及其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逐步的相互适应”。应从儿童的生态出发来研究如何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教育,构建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原则及方法。二、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当代儿童研究中的生态化观点认为,儿童是在特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外显或内隐的背景因素的影响。这些背景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儿童生态学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环境之中进行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及其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逐步相互适应”。生态式教育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在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人是一个核心因子,因此开展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推动个体社会化,为幼儿构建一个人生的生态网。当前国际环境教育正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向促进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性的技能方向转变。因此,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不局限于环境中孤立事实的认识,而要教给幼儿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致力于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并促进其心理和谐统一,培养其真善美统一的完善人格。其内容包括:一是基本生态环境知识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同时了解生态平衡、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相关问题。二是培养幼儿正确对待周围环境,具备初步的环境意识,关注环境问题。三是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其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幼儿生态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幼儿心理生态。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应使幼儿在自然、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在知识方面,使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了解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能关注环境问题。在态度方面,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