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教学箴言教育事业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育改革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教育管理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学民主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语文教学讲思想教育,往往使人误解为政治说教,可不可以叫思想感染?感染,就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教学方法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帮助”二子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自觉学习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人是有两重性的,幼稚也是相对的。不应该轻率地给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幼稚的结论。他们灵魂深处,一般都有较复杂的闲思缠绕着,使他们无力自拔。自学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好象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开发脑力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落后;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中心还没有转移到发展“生产”上来;谁开采的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的七条箴言周国平2007-4-208:19:21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却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