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教学亮点: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因此,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精神是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亮点设计思路:为了本课重点部分都能读得精彩,品析透彻,读之前先做好两个准备工作:①扫清字词句意思理解上的障碍;②对时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明白秦国的强大与安陵国的弱小及当时各国面临的形势,在读时重引导,边读边分析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处理语气。调动学生积极性,群体读与个体读相结合,必要时配合适当手势或其他肢体动作,以灵活多样的朗读促进对人物性格及内在品质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②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过程与方法①在角色朗读中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②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播放“荆轲刺秦王”视频)荆轲刺杀秦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荆轲这个侠义之士的形象却永载史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出自《战国策》。(出示课件了解《战国策》相关知识)《战国策》除了记载像荆轲一样勇猛无畏的侠士之外,更多的是记载了凭三寸不烂之舌为国家谋取利益的谋士的事迹。唐雎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出示课题,突出“辱”)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注音庸(yōng)夫色挠(náo)韩傀(guī)缟(gǎo)素休祲(jìn)徒跣(xiǎn)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虽然:即使这样。错意:“错”通“措”。色挠:挠,屈服。长跪而谢之:谢,道歉。3、理解句子的意思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②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四、分角色朗读,品析人物性格文中花了大量笔墨来写唐雎和秦王的对话,人物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分角色朗读,读2—4段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对话部分。(两男生上台面对全班同学朗读,读完后同学各抒己见来分析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处理语气。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调动学生积极性,群体读与个体读相结合,必要时配合适当手势或其他肢体动作,以灵活多样的朗读促进对人物性格及内在品质的准确把握。)五、品析唐雎的说话技巧六、学生畅谈感悟七、吟诗赞唐雎(出示课件,在《精忠报国》的乐曲声中全班齐声朗读诗句)愤恨之心忍在胸怀,愤恨之火烧在血脉,不管局势多少阻碍,不畏敌人多么奸歹,坚定我心敌能何奈,不求功名只把国爱,逆天行恶必自败,云破天开光明在!板书设计:外强中干骄横狂妄虚伪狡诈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敢于斗争唐雎不辱使命唐雎秦王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唐雎的说话技巧教学反思:边读边品是本课教学的亮点,课堂上多种形式朗读的引导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本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完后同学各抒己见来分析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处理语气。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调动学生积极性,群体读与个体读相结合,必要时配合适当手势或其他肢体动作,以灵活多样的朗读促进对人物性格及内在品质的准确把握。一堂课下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通联:钟祥市贺集中学邱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