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内心入手大学上的师范,接受了四年的师范教育,毕业后没有任何悬念地走进了校园,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由于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师让做的尽力去做,老师不让做的坚决不尝试,在我的眼里老师就是有着比我们多的知识,需要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我们,而我们只需要也只会乖乖接受就好,仅此而已。直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师,直到与孩子们地接触渐渐深入,直到遇到一个个从没有想过的教育问题,似乎才激起了我内心的教育潜力,才让我像一个刚刚被启动的机器一样,开始睁开朦胧的双眼,审视教育的真正意义,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实际最应该给予孩子们的东西。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是的,就是我们无私地爱。我们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教师的爱是理智的,不同于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溺爱的;教师的爱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孩子的优良中差去分等级的;我们的爱也是无私的,不需要任何的回报。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们才觉得这种爱弥足珍贵,而这种爱才会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吧。他叫周子扬,是我去年的学生,那时他新转到我的班里,一开始上课我就发现他的个性很不一般。他喜欢特立独行,总是像个刺猬一样,随时处于要跟别人决斗的状态,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虽然学习不坏,但是课堂上根本不认真听讲。一次,我们讲如何变一般疑问句,也许是他觉得有兴趣,也许是他突然有所醒悟要好好听讲,反正那会儿他出奇地安静,我正暗自高兴着却突然听到有人理直气壮地说:“你那道题讲错了!”我一下呆住了,循声望去正是他直指着黑板上的一道例题。心想他并没有好好听讲,而是一直在找我的错,心里不自觉火起来,刚想就他上课随便说话这件事儿教育一下他,却定睛发现黑板上的题目并没有错,可是看他那么认真的表情,我却不忍心打击他,而且也想听听他到底怎么想的,就对他说:“请你解释一下,应该怎么做呢?”听完他的理解不仅使我火气一下消失了,而且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同学们惯常出现的一个误解。我微笑着对他点点头示意坐下,接着对全班同学说:“我们来仔细看看这道题目,确实很容易被理解错,要不是周子扬同学特意提出,我们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误解,希望大家也能在我们讲题时多动脑、勤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再把目光转向他时,却看到他涨红了脸低垂着眼帘,此时他心里一定又惭愧又难过。而我真庆幸自己刚才没有鲁莽行事,没有马上指出他的错误,保护了他脆弱的自尊心。事后,虽然他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来跟我道歉,可是却从行动上看出了变化,他开始认真上英语课,课堂上不再随便说话,甚至有几次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我从他们班主任处得知,他的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妈妈对孩子宠得很厉害,爸爸平时基本不在家,脾气也不好,动不动就对孩子非打既骂。可是越是打骂,孩子却越是变得不听话,而且变得叛逆,变得不友好。之所以转到我们学校也是因为在没办法跟之前老师同学们好好相处......知道了这些我才慢慢理解这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得抵触而有攻击性:他是用冰冷来伪装自己对爱的需求,对关怀的渴望。从此,我更加关注这个孩子,只要有值得表扬的哪怕再小的事儿,我都不错过。那天,我无意中听到他们班主任说他为班级搬来了一盆花,我便故意在课间时惊讶地问同学:“这是谁带来的花呀?真漂亮~!”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他的名字。我看到他的脸一下红了,嘴里却假装不在意似地说:“这不是我养的,是姥姥买的。”我马上接着说:“可是搬来时很不容易吧?你看这么大个花盆呢!”大家在我的感染下,也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慢慢地他在班里的人缘开始慢慢转好,还交上了好朋友,似乎很少再有和小朋友闹矛盾的事情发生。有时还会抢着帮老师拿作业本,帮同学们擦黑板、打扫卫生。今年我在别的校区教三年级,已经很少看到着这个班的学生了,心里却还是很是挂念这个“叛逆”的小男孩。那天居然在上班的路上碰到了他和他的妈妈,很高兴地上前打了个招呼,没想到他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心里顿时惊讶了:周子扬知道您从这儿上班,特意让我带着他到这儿等您的。我不解地问他:“有什么事儿吗?”他害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