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内容较浅显,但含义深刻,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教学难点:加强情感体验,通过阅读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教学内容:二、导入语:1、名言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2、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3、谜语导入: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打一事物)板题《忆读书》4、设置疑问各位同学,平常你们都爱看哪些书呢?(作文书、科幻小说、童话、漫画等等)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那么,有没有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书呢?这些书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有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女作家——冰心,了解一下她是怎样读书的。5、直接展示:收集关于冰心的资料:(1)照片,(2)生平,(3)关于读书的寄语。三、作者简介:1、生平: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1912年,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1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40年,冰心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1946年11月,冰心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2、代表作品: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斯人独憔悴》《悟》《庄鸿的姊姊》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诗集:《繁星》《春水》《冰心诗集》3、个人语录:①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