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课时(详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通过听录音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在听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教学重点】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2.领会文章的主题。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教学难点】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可惜不是班班多媒体,如果用“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导入,更或花一节课时间观看,这样达到的爱国更好。)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二、预习检测:完成《走进名校·课时优化》相关题目。三、作者简介: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五、精读研讨、亮点欣赏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学生小组讨论解决)①沉重——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中国:南京大屠杀。②美丽——整个民族的英勇: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举: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六、疑点解惑1.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2.“世世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