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感知课文内容,达到熟读成诵;2、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二)、能力培养:短诗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三)、情感体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童心和母爱,唤起学生对母亲、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设想:(一)、重点:在深入理解文章的意境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二)、课型及基本教学设想:1、课型:自读课2、教学设想: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读、背诵,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和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内容,重点在于理解,不能讲解过于琐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在延伸阅读中,唤起学生想象力,动手抒写出对母爱、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呼唤与热爱。三、媒体平台:I、教具和学具准备:图片、录音和VCD。2、多媒体课件撷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来完成大屏幕上的这道题,这样老师就能更进一步认识你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1假如现在你手中有100元钱,那么请你在10分钟内将手中100元钱在琳琅满目的人生超市中花完,请实话实说,你最想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并请说明选择每一件物品的理由。师出示大屏幕:(1)财富(20元)(2)友情(25元)(3)亲情(30元)(4)信心(20元)(5)童心(30元)(6)爱心(30元)(7)艺术素养(25元)(8)体育技能(25元)(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创设一种轻松活波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适时导人课文。)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导:请让我们关注一下课文中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选择了什么?(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内容。1、认识、了解大诗人泰戈尔。(师出示大屏幕:大诗人泰戈尔的画像。比赛谁查阅资料最充分、最丰富,对作家的了解认识最详细。)2、谈谈你初读课文和第二次朗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不同。(学生甲:感觉诗人的想法太天真可笑,不可能实现。学生乙:诗人都40多岁了,还童心未灭,写小孩做游戏的事,感觉挺有意思。学生丙:诗人都40多岁了,还充满了想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速读课文,回答:1、文中“我”都梦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梦想到那些事物和情景?学生讨论回答:(1)、“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呵呵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摇摆”、“跳舞”反映我在伟大的母爱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天真无遐、纯洁善良的心灵;);(2)“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当你吃过中饭,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2的地方。”(反映我为报答妈妈的无私付出,倾心回报、敞开心扉、浪漫无忧的美好心境。);(3)、“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反映我一天中三次与母亲嬉戏,淘气的举动表现里对母亲的无限依恋;);(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不见了孩子,妈妈是多么惶急,看见孩子,又惊又喜,自然是要嗔怪了)2、串连这些美好梦想和心境的内在线索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回答:作者的童真雅趣和对母子倾心相爱相守的的人间真情的赞颂。)师出示大屏幕: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