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水圈水圈大气大气圈圈生物圈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岩石圈地核地核地地幔幔地壳地壳地震波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造图地壳地壳莫霍面莫霍面地幔地幔地核地核古登堡古登堡面面科学家已经给我们科学家已经给我们绘出了右图了,据绘出了右图了,据此前我们所查的信此前我们所查的信息你能得出各层的息你能得出各层的物质状态吗?物质状态吗?固态液态再看右图,你能看再看右图,你能看出地震波速度有什出地震波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么变化吗?这些变化与分层有这些变化与分层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结论:结论:科学家就是科学家就是根据地震波在地球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这种变化来内部的这种变化来分层的分层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1)地震波的概念(2)地震波的分类及其特点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体较慢通过地震波在地下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不同深度传播速度变化的探测,地球变化的探测,地球固体地表以内分为固体地表以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地核我们用一个鸡蛋来我们用一个鸡蛋来形像的比喻它的话,形像的比喻它的话,我们能说一我们能说一说这三部分各像鸡说这三部分各像鸡蛋的哪一部分呢?蛋的哪一部分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1)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2)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界面深度(千米)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分界的意义莫霍界面17(33或6)P波和S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思考: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有何感觉?这与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的感觉是否一致?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1.范围2.组成2.组成3.厚度3.厚度1.范围1.范围2.细分层2.细分层上地幔、下地幔3内部圈层的特殊3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圈层岩石圈1.范围1.范围2.细分层2.细分层外核与内核由于横波不能在外核中由于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我们就推测外核很传播我们就推测外核很可能是液态可能是液态地核地核地幔地幔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岩石圈岩石圈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具有最紧密关系的外部圈构成与人类具有最紧密关系的外部圈层。层。1.软流层1.软流层------岩浆发源地岩浆发源地2.岩石圈的范围2.岩石圈的范围(3)地球内部圈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6370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易误解】岩石圈就是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要小。活动:1、……在莫霍界面以下,S波和P波都可通过,说明地幔的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说明该面以下的外核可能为液态。2、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喷发物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通过地表温泉、热泉等推知地球内部蕴藏着丰富的地热等等。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各外部圈层概况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活动:可以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