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认识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相信我一定能够把他们带进数学的殿堂,让学生能喜欢数学老师,从而喜欢数学的学习.(2)学生了解在初中阶段要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才能把数学学好.(3)让学生了解老师对数学学习的一些常规要求.教学的重点:(1)学生能信任我,从而愿意与我一起学习数学.(2)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些习惯与常规要求.教学难点:(1)所有的学生都有好感,调动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兴趣.(2)学生要感受到数学容易学习,简单但要把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的自我介绍:(主要从自己工作的业绩来说,让我们的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感,庆幸自己遇到的一位优秀、能干的数学老师)由于学校工作的安排,我来与大家共同度过我们三年美好、幸福、有收获的初中数学学习生活。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名叫陈卫军,老师们亲热的喊我“胖哥”其实我还是挺瘦的是吧,在公共场合我以往的学生都高兴的叫我“陈老”。我是四川师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优秀教师与优秀班主任,是成都市数学奥校教师,每一届学生都有获得数学竞赛奖的。我参与了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和全省、全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区交流研讨会并大会发言,是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是成都市数学骨干教师,参与《天府数学》编写工作。是锦江区数学中心组成员。二、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相信大家对于初中数学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和小学相比,初中数学课程与小学数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上新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数学。相信初中的第一节课是各位科任老师各显神通的时候,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来突出每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我表达上不如文科老师迂回婉转和风趣幽默,我们更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大家知道北大最著名的院系是什么系吗?早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列数学系为北大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为什么数学系在高校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课本主编寄语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有助于提高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重要贡献。问题1:运算符号的来历:“+”、“—”、“×”、“÷”、“=”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问题2:大家知道海王星是怎么发现的吗?海王星的发现是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只是验证了人们的推论。1812年,法国人布瓦德在计算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七年级(上)第一节课第1页共5页发现理论计算值同观测资料发生了一系列误差。这使许多天文学家纷纷致力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而发现天王星的脱轨与一个未知的引力的存在相关。也就是说有一个未知的天体作用于天王星。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收到来自法国巴黎的一封快信。发信人就是勒威耶。信中,勒威耶预告了一颗以往没有发现的新星:在摩羯座8星东约5度的地方,有一颗8等小星,每天退行69角秒。当夜,柏林天文台的加勒把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果真在那里发现了一颗新的8等星。又过了—天,再次找到了这颗8等星,它的位置比前一天后退了70角秒。这与勒威耶预告的相差甚微。全世界都震动了。人们依照勒威耶的建议,按天文学惯例,用神话里的名字把这颗星命名为“海王星”。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正因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归结为数学问题。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