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重点)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重点)3.学习文中说明次序的方法和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难点)[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2.大熊猫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成果展示(三)整体感知1、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何在?(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2、结合学生回答,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大熊猫的()和()。第二部分(-),介绍大熊猫的()和(),以及野生大熊猫()的处境。第三部分(-),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的特征,说明它是()。1(四)精读赏析1.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2.自读9---12节,思考:(1)它生长环境如何?(2)文中介绍它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有和特点?4.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开头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三个方面说明大熊猫的(),然后依次说明大熊猫珍贵的原因,篇末点明说明中心。(四)总结全文。(五)拓展延伸。题目上,“宝”为什么说是“国宝”,能否换成“宝贝”?(学生可能回答:生:“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生: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生:大熊猫是友好使者。)(六)作业2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