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九寨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和灵幻的异兽珍禽,饱蘸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清楚,共有5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来历,引发读者的遐想。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辞藻华美,重墨浓情,语句清新。第5自然段,总述全文,与开头呼应。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2.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受到情感的熏陶;2.体会课文的描写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九寨沟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2.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一、课件辅助,情境导入:在欣赏过雄伟壮观的长城和美丽的颐和园后,我们要一起去祖国的南疆四川,游览闻名中外的九寨沟风光——板书:九寨沟。指导学生写“寨”(注意“寨”这个字特别易写错,由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字?对,赛、寒,他们的上半部分都一样,寨的下半部分叫小字木。)齐读课题。欣赏九寨沟风光——你去过九寨沟吗?(没有)不要遗憾,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欣赏。交流:看完视频后,你想说什么?(理解“海子”:人们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一语道出了九寨沟的水多。当地的人们常把湖泊叫做“海子”。)看地图,在九寨沟许多景点就是以海字命名。读课文1、2段,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得名。读一读地图旁边的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在哪里、名字的由来)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词语湖泊镶嵌沟谷清澈见底色彩斑斓憨态可掬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人间仙境(1)指名读词语(2)读出词语中的生字(3)理解词语,质疑2、指导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看图理解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但是,在这些词语中有些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理解,比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我们可以结合画面理解——出示课件。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理解: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读好词语,把它们放入课文中,小声读一读,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方面?(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四.生字指导:1、重点指导“憨”“腾”“禽”“宛”。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的描写手法。2、感受九寨沟的美丽、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最后一段在全篇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憨厚、异兽珍禽、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白练腾空、羚羊、纵深行进二、抓重点段落,感受九寨沟的神奇:自然风光——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描述,去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1、请打开你的学习文件,读一读第一张幻灯片上的话(课文第三段),找一找写了哪几种景物?做好标记。交流:雪峰湖泊森林瀑布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物,说明喜欢的理由,并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3、指导朗读:巴金用诗一般的语言把九寨沟的童话般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你能像读诗一样的读出来吗?(1)指导添加分隔符号,帮助朗读(师生合作读)(2)变成诗的格式(自己练读——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