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一、品读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于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题目就一个字——(看老师写课题:桥,齐读,再读)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好几篇课题中有“桥”字。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说说你想到哪篇了?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桥流水人家》……3、这四篇课文中,有一篇桥的意义与其他几篇不一样,是哪篇?(学生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老师追问为什么?这座桥指的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一座无形的桥)小结:这些课文中,有的桥是真正的,有形的桥,有的是含有比喻、象征意义的,无形的桥。4、这篇课文中有桥吗?(有)打开书,看看,是一座什么桥!(板书:窄窄的木桥)二、把握内容,理清层次1、但这是一篇小小说,肯定不是像《赵州桥》那样的介绍桥的文章,小说要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板书)2、那,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什么事情呢?这些又和桥有什么关系呢?(慢说)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画关键信息,读完之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汇报交流:3、谁来说,要注意把这个三个要素说清楚(指板书)(洪水袭来的时候,人们拥向木桥逃生,党支部书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排成一队,并且让党员排在后面,还从队伍中揪出了自己的儿子,人们顺利逃生,他和儿子却牺牲了。)最多两个学生说(老师指导,不要重复学生的话)学生概括的时候板书要素,洪水、老汉、人们(没理解?)三、析路品语(一)品味洪水:过渡: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呀!1、课文中有多处描写这样的特定环境的句子,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指导交流:学生读句子,相机指导谈感受,并指导朗读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谈谈感受。学生读句子,老师相机课件出示(学生说一句老师点一句以学生说的为序):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问,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你的感受吗?(雨大)为什么?你们注意了吗?“像泼。像倒。”这两个字后面竟然是句号!这是个完整的句子吗?(不是)他省略了什么?说完整,什么像泼?什么像倒?点课件: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大雨像泼。大雨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老师读上面的,你们读下面的。读后问:感觉一样吗?怎样不一样?这样的短句子,多有力呀!我们读着就感受到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课件:⑵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读了这句话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可怕、凶猛)(课件,把词语点红)老师把这些词语变成了红色,再读——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渲染的情境。(读不出,师指导:不够凶猛,不够可怕。)还有那句话?课件: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真是群魔狂舞啊!)课件:⑷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反红)由这个“狞”字(给“狞”加效果)你能推想出,“狞笑”是什么样的笑吗?跟你们想象的一样,狞笑就是一种凶恶的笑。多么可怕呀,再读——课件逐句出示:⑸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⑹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看——连起来看这些红色的词语,此时作者笔下的还是洪水吗?简直是——简直是——(魔鬼)——太可怕了课件:听——这就是洪水的咆哮——(加音效)看这些句子(默读)想象洪水袭来的情景这就是势不可当的洪水(视频)字幕滚上来——读(二)品味老汉:1、(放着视频问学生)如果这样可怕、凶猛的洪水向你袭来,(加快速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追问:你呢?……)2、确实如此,大多数人的反应跟你们是一样的,(出课件:把人物描写放到环境中去)他们惊慌失措,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3、当时,有一个人跟人们的表现不一样。——谁?(老汉)老汉——正是这篇小小说着力刻画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4、同样是面对咆哮的洪水,这位老汉又是怎么表现的呢?下面认真默读、仔细品味课文的7-23自然段,在感悟人物形象时候,要与当时的环境结合起来:直接出课件:(再来看,这是这一部分的写洪水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