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环境保护)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1—2题:1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B.导致水土流失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2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A发展沼气B编织工艺品C焚烧回田D饲养牲畜3.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A我国北方的夏季暴雨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B近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C台风频繁登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D我国强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多天,增加近4倍4.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回答5—6题。5.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6.“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此景观的形成说明()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②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③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④气旋、锋面的季节变化显著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读我国新疆地区(土地资源166.48万千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表,回答7~8题。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量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2.354.3l50.5454.12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5383.935.249.3987.关于新疆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荒漠化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由人类活动的地区8.关于荒漠化形成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于荒漠化效果不明显B.荒漠化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分析回答9—11题。9.世界上很多国家供水不足,出现“水荒”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发达国家用水浪费大C.地下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B.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耗水量大D.世界降水量逐年减少10.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是()A.在华北地区会导致潜水水位下降造成土壤盐渍化B.使潜水位上升,形成地下漏斗区C.在城市地区会引起地面下沉,使地上建筑物塌陷D.在内陆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11.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B.大面积排干沼泽地既可开垦耕地又获得水资源C.在城市,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D.在水资源丰富地区,修建雨水收集设施右图反映人与环境的几个过程。据此回答12—14题:12、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B.②C.③D.④13、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B.②C.③D.④14、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荷兰人围海造田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15、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A进行清洁生产B加强国际合作C节约资源D限制重工业生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环境保护)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