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教学重难点】1.分子动理论2.改变内能的方法3.比热容的计算【知识梳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很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的物态之间的物体也能发生扩散。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对外表现不同。要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单位:焦耳,符号J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4、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高温物体内能减少。实质上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的物质内部转移的过程。(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2、热量: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热传递时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⑴由于物体内部的无规则运动不会停止,因此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0;而机械能可能为0;(如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的足球,机械能为0但内能不为0)⑵机械能是宏观的能量,和物体整体的运动速度与是否受力有关;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是微观的能量,和物体的整体无关;⑶机械能和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要点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3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3、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0()Qcmtt吸式中Q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t-t0)表示温度的升高量。(2)放热公式:0()Qcmtt放式中(t0-t)表示物体温度的降低量。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类型一、基础知识【例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描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分子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