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第三中学地理教研组编写人:王丽审核人:审批人:使用时间:2014年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课前预习:】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一、人口的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1.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越国界并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2)19世纪以前:特点:以、为主流向:主要从欧洲到以、为主的国家和地区(3)“二战”后:流向: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等影响(3)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流向:由东部向、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点:流量,流向发生明显变化流向:由向东部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以及地区环境的(2)政治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3)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的,其中、和等是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经济因素起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思考题: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探究材料一:人口的迁移:(1)教材第八页图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2)教材第九页图1.9“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探究问题:(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引起的自然增减有关吗?(2)人口的移动就是人口迁移吗?如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里的伊拉克难民、假期外出旅游的游客、农闲外出务工农忙返乡务农的农民?(3)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分为哪两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教材第八页图1.8)(4)我国1949年以后的人口迁移有何明显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根据教材第九页图1.9)(5)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探究材料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的农民来此开荒并定居下来,居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其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移现象,称为“闯关东”。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逆转,从而出现“雁南飞”现象。探究问题:(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2)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课后小结:【课外链接:】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1页共2页人口迁移概念影响因素分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变化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库尔勒市第三中学地理教研组编写人:王丽审核人:审批人:使用时间:2014年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