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会认生字“撑”。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开发想象力,感受童年的快乐。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撑”。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资助交流,揭示课题。1.初夏的时候,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出示课题)。3.诗人介绍。二、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1.通过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地熟悉古诗、理解古诗?学生小组交流。2.用我们总结的这些方法,看看谁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收获。学生自主学习古诗。3.课件展示诗句,指名朗读。4.师生点评。5.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三、小组合作,交流诗意。1.小组内先读一读诗句,思考每句诗的意思。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2.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思考,为同学的精彩发言喝彩,若有不同意见,补充交流)3.教师点拨。(1)引读诗句,想想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抓住“撑”、“偷”、“藏”、“开”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你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前两行(板书:偷采白莲回)──小娃偷采莲(板书:景美、引人)。(2)后两行(板书:不解浮萍开)──景美童心纯(板书:童真、童心、童趣)五、尝试背诵古诗。六、总结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夏季,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池塘边跟随着诗人白居易走进诗歌,走进童年,我们无限畅想,我们深切感悟,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童趣。七、板书设计。池上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心、童趣八、课后反思: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个体感受。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总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倡自主阅读,尊重个体感受,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恰当运用激励等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学生都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自控力较差,今后教学中应多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小娃撑(),偷采()。不解(),浮萍()。附答案:小艇白莲回藏踪迹一道开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答案:偷:背着家人。解:知道。浮萍:水面浮生植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1.用我们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看看谁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