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年级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自豪中国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查阅资料,探究民族精神内涵。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查阅的资料撰写的活动前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6分)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曾经历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长期奋斗中,中国人民曾面临一次又一次挑战。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危急关头、挑战面前,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勇于斗争,书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①育了以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为内涵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②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前行的征程。我们的民族精神引领着人民以创造、以奋斗、以团结、以梦想,收获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书写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晦huǐ着zháoB.晦huǐ着zhuóC.晦huì着zháoD.晦huì着zhuó(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蕴②蕴B.①蕴②孕C.①孕②蕴D.①孕②孕(3)结合语境,在文末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我们自信的底气,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都源于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乙】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自信的底气,源于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力量【丙】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2.任务二:追溯历史,致敬中华民族脊梁。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年级论坛上发表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时珍历经27载寒暑,呕心沥血,终于著成“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的《本草纲目》;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不改其志,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海瑞不惧权贵,抬棺请谏,“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是他心系苍生的一腔热血;谭嗣同甘愿以死换得国人觉醒、天下大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他舍生取义的临终绝唱……这些“中国的脊梁”,心有担当,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满腔热忱诠释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彰显了生命的价值。(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拟写的一副对联。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忠臣文天祥,任凭风雨磨折,益坚其志;晚清志士谭嗣同,唯愿②,不负斯心。A.①南唐②家国振兴B.①南唐②天道酬勤C.①南宋②家国振兴D.①南宋②天道酬勤(2)鲁迅在《自题小像》中曾以“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一位同学跟帖附上自己收集的关于《自题小像》的四幅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乙】【丙】【丁】A.【甲】的字体属于隶书,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乙】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C.【丙】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D.【丁】的字体属于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3.任务三:联系实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年级公众号在推送本次学习活动的结语部分时,编发了下面这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奋起的动力源于什么【甲】源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抱着科技强国的梦想,攻坚克难,创造出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面对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中华儿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在废墟上建起崭新的家园。疫情面前,无论是最美的“逆行者”,还是坚持居家工作学习的人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勠力同心【乙】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