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生教育的艺术-----用爱心、智慧托起学生的成长。现代教育家伊顿提出:“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精神创造”。的确如此,回顾二十年间走过的教育历程,面对教育对象复杂的现实,我认为从教者对待问题生要以耐心、爱心,亲情、友情,理解、呵护之心创设适宜的氛围,恰当的情景对学生施教,禁“心罚”方可收到“人敬我,我敬之,人尊我,我听之”的良好效果。现将我对问题生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整理如下,与同行们共享。一、以耐心、爱心的教育方式创设竞争形势对学生施教。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倾向于古文和诗词歌赋,对于问题生(艺术班中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的简称)来说,古文学习艰涩难懂,读通读顺都感到费力,理解性的背诵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不背又不行,教材大纲规定的六十四篇必背篇目为高考默写范畴。再者古文学习理解了不通过背诵来积累消化等于猴子掰玉米,掰一路丢一路,到学习结束学生将所学全部又还给了教师,学习中师生耗时费力而无果,等于做了无用功。为了使古文学习落到实处,我便拿出自己最大的耐心、最实的爱心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背诵古文的积极性。首先,我以己为范,以身作则,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每学完一篇古文,要求学生背诵前,我必须先背下来,如果我背不下来的课文学生也可以不背诵。但我能背下来的课文学生必须背下来。并且给学生灌输教师年龄比你们大,记忆力没有你们快,我能背的你们一定比我快,比我流利,不信的话我们比一比。通过这种游戏比拼的竞争形势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必胜心,使他们在竞争意识下背诵课文,树立自信心。其次,学生识记过程中有个别差异,用心程度不同,背诵效果不同,理解程度不同,背诵效果也不同。对于背诵课文老大难的学生,我紧追不放,采用化整为零,句句击破,段段征服,最终攻下全篇的策略。例如,苏轼《赤壁赋》的背诵识记,我带着全班同学用了两个晚自习背诵,结果留下了几个钉子户(其实是惰性作怪总想找各种借口想逃脱者)背不下来。我便埋藏了对这几个家伙不用心的责怪,利用早读、课间十分钟给他们开小灶。先带着他们找准每句话的关键字梳理句意,然后由文意顺句子的背诵,逐渐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并且在攻段的时候我采用亲自为他们计时比赛看谁先背会,经过两三天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这种方法表面上是教师在耐心支配下的关爱,其实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督促和激励,让这些钉子户在无孔可钻,无话可说的无奈中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我没有忽视这些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一手,迎来同学们的掌声和自己辛勤劳作后的狂喜和解脱。虽说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我们做教师的只要给予他们母亲般的耐心、爱心,即便是教育教学中只采用了些微的呵护,他们也会心有所感,也会使你的教育教学成果有所得,更会使你的教育教学过程显得温馨和谐,久而久之教育教学成果自然水到渠成。二、以亲情、友情的教育方式创设家的氛围对学生施教。爱情人人渴望,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喜欢小手手拉在一起蹦蹦跳跳的扮新娘新郎玩家家。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年,他们正处于对爱情渴望而又不可即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网络信息的飞跃,孩子张扬个性理念的渗透,学生之间对感情的表露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无所顾忌。有些学习无望的学生颠倒轻重,视学习为负业,借上学之名发展“情侣”,同学间成双成对进入校园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谈情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课间众目睽睽下的挑逗,课堂上的字条飞书,同桌间忘乎所以的“窃窃私语”,校外的压马路、逛酒吧、入歌厅等等比比皆是。但学校毕竟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平台。如果一个班级这样明目张胆的有一对,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造成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的混乱。使得有些班主任、任课教师无从下手,怕轻重把握失度,造成意外伤害就不管不问。有些班主任气愤不过就横加干涉,找来家长劈头盖脸道:“你看你贼妈佬子,一天在学校都干些啥?课下咋不说了,课堂上也不顾忌老师、同学,头对头的两个人说个没完没了,不说不行,一说还不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