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②地点: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③操纵国:美国、英国、法国④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⑤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⑥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2)《凡尔赛合约》①签订时间:1919年6月28日②合约内容: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由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额赔款;限制德国军备。④启示:弱国无外交⑤影响: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实质、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加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3)华盛顿会议①时间:1921年11月②与会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③主宰国:美国④正式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⑤实质:巴黎和会的继续⑤性质:分赃会议⑦相关条约:a、《四国条约》(美、英、日、法)b、《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c、《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2月6日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每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⑧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6、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不可避免且会周期性地爆发。②直接原因:美国财政信贷危机(2)时间:1929年10月29日(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①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破坏;②经济危机引起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政治危机;③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④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矛盾激化;⑤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5)罗斯福新政①背景: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打击过大②时间:1933-1941年③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④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⑤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⑧措施:a、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b、工业方面,政府实施“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劳资关系,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等。(“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c、农业方面,所见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⑨影响: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b、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c、深远影响:新政采取的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从此西方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7、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党徒“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2)统治措施:①对内实行恐怖统治;②对外进行侵略扩张。贰、德国法西斯的建立(2)建立过程:①1932年7月的选举中,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②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③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3)统治措施:①对内恐怖统治:A、希特勒上台后,一手制造了阴谋陷害共产党人的“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人;B、迫害犹太人;C、纳粹党剥夺了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②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合约》,重建空军,陆军扩充至60万。(4)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