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还历史以血肉VIP免费

还历史以血肉_第1页
1/39
还历史以血肉_第2页
2/39
还历史以血肉_第3页
3/39
还历史以血肉还历史以血肉还历史以血肉还历史以血肉论社会生活史教学论社会生活史教学学科性质及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活动内容物质生产――生产活动,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物质消费,是精神及艺术生活的基础精神生活――A、消费性的文化活动(娱乐活动)B、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创作)广义解释:“社会生活”定义凡人类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化的个人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等,都属于社会生活范畴。狭义解释:“社会生活”定义相对于生产活动,社会生活是指消费活动;相对于精神活动,社会生活是指物质生活活动;相对于艺术创作,社会生活是指文化娱乐活动。研究对象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学科性质研究中国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各种生活现象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通史性质的专门史社会生活的历史作用1、生活方式及其规制与实践能影响历史的进程;汉化与非汉化,主要内容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2、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胡服骑射、叔孙通制礼、隋炀帝巡幸3、生活方式的冲突能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剃发易服4、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等级观念、崇尚礼制、多神崇拜研究和教学意义1、从社会的深层理解人类的历史,使历史研究更加丰富完整;2、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体系;3、使史学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4、展示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科发展与现状学科发展与现状学科发展与现状学科发展与现状兴起•新史学的产生研究对象的下移政治史一统天下的打破•新思想的输入严复对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介绍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主要成果社会生活史料的搜集和研究:张亮采《中国风俗史》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陈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吕思勉的《中国宗族制度小史》尚秉和《古代社会风俗事物考》瞿兑之《中国社会史料丛抄》等停滞•50年代重“五朵金花”•60年代批封建“四权”•社会形态史研究深化•农战史成果可观•社会生活史研究基本陷于停滞。反思以重新思考阶级问题为突破口1983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生产生活状况比较研究讨论会”开始把认识社会的目光指向多种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认识到“骨架”和”血肉”之间的关系。重建1986年首届中国社会史研讨会在南开举行把研究的视角指向人民大众的生活,逐渐形成社会史研究的三大特征:*还历史以血肉的社会生活研究;*揭示社会精神面貌的社会文化研究;*置社会史于地理空间的区域社会研究主要成果*学术讨论会频繁,理论探讨活跃*有计划翻印三四十年代代表性的社会生活史学术著作*1986年中国社科院将古代社会生活史列为重点项目,十卷本《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陆续出版。国际学术观点德国史学家卡尔·兰普勒:历史应该拓宽题材法国年鉴学派:整体史观,主张把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考察,通过社会生活的演变加强对历史演进过程的理解,丰富历史意识。美国新史学派:抛弃英雄史观,注重普通人、普通事件的研究,特别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人类社会存在着三种时间量度。政治军事外交等层面--短时段--个人时间--转瞬即逝--“事件”的历史经济社会文明等层面--中时段--社会时间--10-50年--“局势”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层面--长时段--地理时间--缓慢流逝、有时接近于静止的时间”史学思想的核心:始终追寻和探求人类社会总体的历史根本治史原则:以普通民众活动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原则基本治史方法:打破学科壁垒的跨学科研究国际学术潮流日常生活史成为史学流派之一;在小群体层面上探寻历史动因;注重日常性、以人为中心、综合性国内研究现状•新史料发掘历史博物馆《中国历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研究系统性加强以往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得以纠正•专题研究突出《中国丧葬史》、《中国茶文化》《论唐宋上品茶的观念》、《古代“社主”的类型》《敦煌古代僧人官斋饮食检阅》血肉-骨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还历史以血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