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荀子劝勉、鼓励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诵读文章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诵读文章,梳理字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知明而行无过()•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君子生非异也()“輮”同“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同“智”,智慧“生”同“性”,资质,天赋“有”同“又”,更,再;“暴”同“曝”pù,晒干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字的词类活用现象。•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9.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1.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动句•(8)无以至千里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译:在远处也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译:君子的本性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精神和智慧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使金石也能雕刻成功。•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能提高自己輮木为轮能改变自己木直金利学习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意义学习的能事半功倍能弥补不足终日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君子善假于物作用学习的能事半功倍能弥补不足终日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君子善假于物作用七嘴八舌学习了本篇文章,若是要你选择其中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水滴石穿,积累古代的“劝学诗”•1、劝其立志的•“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诗中强调立志、自强,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2、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代刘过《书院》)•(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