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总复习卷1(要求:选择题独立完成,材料题能熟练背诵,由父母监督并签字)单项选择题1、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晋统一全国B、北魏建立政权C、隋军灭陈D、大运河开通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3、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A、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B、开通隋朝大运河C、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D、重新统一全国4、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陈朝6、隋朝开通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或作用)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一7、隋朝的统治类似于()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8、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9、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A杨坚B李世民C武则天D朱元璋10、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11、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2、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14、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5、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1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皇帝B、重视发展生产C、提倡节俭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17、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18、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19、“贞观之风,一时复振。”这段话反映的是谁在位时的景象?A、唐太宗B、武则天C、唐高祖D、唐玄宗2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轻徭薄役B、重用人才C、减轻刑罚D、善于纳谏21、我国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宋朝22、唐朝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科举制23、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2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5、“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26、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27、“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28、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B藏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2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