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础达标】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下面对于依法治国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③法律依据是宪法④管理内容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一字之变,凸显了对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下列属于有法必依的主体的是()①全体人民②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③各企业事业组织④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认识正确的是()①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所有领域的各项生活都有法可依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网上互动交流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博客的出现,让普通网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到畅所欲言和自由表达的快感。但与此同时,一些网民自律意识不强,使得大量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的低俗内容在网上传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在网络世界,公民可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B.只有在网络中,公民才平等地享有言论自由权C.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D.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网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能力提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有()①以宪法为统帅,以地方性法规为主干②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③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由“常见”走向“常态”,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历程。这主要表明()①人民群众具有立法权②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③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④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08年开始,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由“常见”走向“常态”。人大立法从2005年7月第一次网上公开、2249名网友对物权法草案提出9605条意见,到2012年8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征集到557243条网上意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历程。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里程碑。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②④分别指出了其主体、领导和内容,正确;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和法律,③叙述片面。故选C。2.【解析】选B。有法必依是对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要求,“全体人民”说法混淆了“人民”和“公民”的概念,①错误。3.【解析】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其中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并不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故①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还不能做到使各项生活有法可依,故④错误;②③正确。4.【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