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一)起一个传神的片名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师:不错。(指名读2-7自然段)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生:还要引人。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生:(学生独立写每集的名字)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生:我拍三集。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二)感悟贾岛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板书()的贾岛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生:(默读思考3分钟)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师:(板书——有情有义)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师:(板书:有才华)说说你的理由——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师:不错。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师: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说说你的理由——生:(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师:(相机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