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10-1语言活动:花蝴蝶一、活动目标1.乐意有节奏地念儿歌2.发现蝴蝶翅膀对称的特别之处。二、活动准备蝴蝶图片若干。三、活动过程(一)欣赏儿歌,了解蝴蝶是春夏之季常见的小飞虫1.观察蝴蝶图片。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你看到它在干什么?2.倾听儿歌2-3遍。(二)理解并引出儿歌第一句,初步感知蝴蝶翅膀的特点1.儿歌里说“花蝴蝶、花蝴蝶,宽宽的翅膀真特别”,我们仔细看看,蝴蝶的翅膀哪里很特别?2.你觉得蝴蝶宽宽的翅膀,哪里很特别?3.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蝴蝶的翅膀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漂亮吗?你喜欢怎样的花纹?4.我们一起用儿歌里好听的话来夸夸蝴蝶。(三)理解并引出儿歌第二句,深入感知蝴蝶翅膀的特点1.书上画的是哪里?你找到蝴蝶了吗?蝴蝶在公园的什么地方飞?2.蝴蝶宽宽的翅膀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蝴蝶两边的翅膀一样吗?3.先看看,两边翅膀的大小一样吗?再看看,两边翅膀的花纹一样吗?4.小朋友们又发现了蝴蝶的一个秘密,原来蝴蝶两边翅膀的大小和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对称。小朋友们再找找,蝴蝶身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5.我们找找自己身上哪里是对称的。(四)有节奏地完整学念儿歌1.观察教师的模仿动作,感知儿歌节奏。2.随节奏律动完整念儿歌。效果分析:熊班幼儿缺乏观察经验,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顺序观察蝴蝶,如先观察整体外形,再观察细部花纹,培养幼儿有序观察的习惯。10-3音乐活动:蜜蜂做工一、活动目标1.喜欢倾听并学唱歌曲。2.体验蜜蜂辛勤劳动的快乐。二、活动准备蜜蜂图片;音乐磁带。三、活动过程(一)回顾蜜蜂采蜜、酿蜜效果分析:“学唱歌曲,表达想法”的环节,教师需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以此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巧妙地借助小蜜蜂教具,保持幼儿唱歌的兴趣。1.小朋友还记得,勤劳的小蜜蜂整天忙着飞来飞去,它们是在干什么吗?2.勤劳的小蜜蜂一会飞到花丛中,一会飞回家,它们是在忙着采蜜、酿蜜呢!(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1.小蜜蜂飞来飞去真辛苦。我用好听的歌来夸夸它。2.“嗡嗡嗡,嗡嗡嗡”,是谁在飞呀?3.“大家一起勤劳动”,许多勤劳的小蜜蜂一起做什么?4.“来匆匆去匆匆,飞得兴味浓”,小蜜蜂飞的速度怎么样?酿的蜜越来越多,小蜜蜂心里怎样?5.“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不学懒惰虫”,春天和夏天时,花儿开得特别多特别好,可是冬天呢?所以蜜蜂要趁着什么时候采蜜酿蜜?我们要学小蜜蜂做勤劳虫,不学什么虫?(三)学唱歌曲,表达想法1.有一只偷懒的小蜜蜂停了下来,你想对它说什么?2.我们用歌声来告诉这只偷懒的小蜜蜂。(四)情境游戏,练习歌曲1.我们边唱歌边游戏,学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蜜。请女孩子先唱歌,男孩子先游戏。2.小蜜蜂采了这么多蜜,开心吗?请男孩、女孩交换一下,我们再来边唱歌边学小蜜蜂采蜜。11-3语言活动:亮晶晶一、活动目标1.倾听并理解儿歌,发现萤火虫夜间会发光的特点。2.愿意与同伴共同朗诵儿歌。3.能用欢快的舞蹈表现萤火虫飞的样子。二、活动准备背景及萤火虫图片,儿歌图卡、音乐磁带。三、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了解萤火虫夜间发光的特点教师出示背景图片1.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在夜间发亮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萤火虫图片2.师:原来草丛里闪闪发亮的是什么呀?3.师:你们知道这些会发光的小虫虫叫什么吗?(二)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图卡效果分析:教师需充分营造情境学习的氛围,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自然习得儿歌。在情境环节中,教师示范后需继续引导幼儿共同尝试,边念儿歌边圈画萤火虫,重在富有情感地念儿歌。1.师:你们觉得萤火虫像什么?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萤火虫》。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儿歌图卡)3.师:让我们一起用儿歌里的话夸夸萤火虫。(三)练习儿歌1.师:请你们自己来念一念这首儿歌。2.师:请你们为这首儿歌边念边打节拍。3.师:我们加大难度,看看谁能说出被遮住部分是什么。(教师遮住儿歌图卡后部分,请幼儿回忆)(四)音乐游戏1.萤火虫是怎么飞得?2.接下来我们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