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说明要抓住特征VIP免费

说明要抓住特征_第1页
1/4
说明要抓住特征_第2页
2/4
说明要抓住特征_第3页
3/4
以“水”为例,写一篇300字的说明文。例文: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作文训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有位同学以小白兔为题写了一篇说明文,第一稿是这样写的:小白兔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一样”就显示不出兔子的特点。哪能除了“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以外,小白兔和其他哺乳动物都一样呢?这位同学经过观察、琢磨以后,写出第二稿: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这样一改,小白兔的耳朵、眼睛、嘴的特点就出来了,和其他哺乳动物就有区别了。但是特点还写得不仔细,有些该写的还没写。作者再观察,再琢磨,又写出了第三稿:小白兔,披一身柔软光泽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很明显,三稿之中第三稿最好,写出了小白兔体态、性情上的特点。不但写了静的特点,还写了动的特点。上面的例子是直接的说明方法,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比如为了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是:(1)观察。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2)实践。通过亲自做去了解事物的特征。(3)查阅有关资料。总之要把事物的特征写好,一要观察,二要分析,才能说得准确、扼要。例文:茶茶是世界公认的最好饮料之一。全世界现有四十多个国家种植茶叶,它的主要产区在亚洲,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我国是亚洲的主要茶产区之一。我国种茶的历史,恐怕与埃及金字塔的年龄不相上下。茶叶之所以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喝茶有许多好处。茶含有芳香油、咖啡因。芳香油是大脑、心脏的兴奋剂,咖啡因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茶叶里还含有鞣质——单宁,它能抗菌杀菌。据现代医学界实验,伤寒菌、霍乱菌和赤痢菌在茶中浸数分钟后失去活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茶能沉淀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可增强血管壁的强度。茶中还有茶碱,能溶解脂肪,消食解腻。此外,茶中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可防坏血症。长期生活在海洋或旅行在沙漠中的人特别需要它。我国是世界上制茶最早的国家,人们很早就掌握了制茶工艺。唐朝陆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家”。他著的《茶经》,从采茶、制茶到包装都有详细的描写,就连用什么水泡茶也很有研究。后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进一步把制茶工艺详细分为二十条,可见当时制茶工艺已发展到相当精湛的程度了。解放前,我国茶叶产量很低,大量茶园荒芜。解放后,我国茶叶的产量、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整理出优良茶树品种的原始材料,推广科学种植、加工方法,切实加强茶园的管理。可以预言,今后我国茶叶生产将有更大发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说明要抓住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