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要求培养“四基”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胡崇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明确提出“四基”,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中历来重视的传统优势,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核心)。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生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四基”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在不同学段和不同领域的数学教学中都应重视培养“四基”;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具体方式的呈现都应当考虑如何突出“四基”。基于“双基”教学,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侧重演绎推理(含计算)的培养;基于“四基”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含类比)能力的培养。比如,基于“四基”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从一些结果出发得到一般结果的过程,从低维空间的结果推断高维空间结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合理的思维方法。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是全新的,既是一种挑战,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所有学生学习数学和所有数学教育者提出的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师要把落实“四基”作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在不同学段和不同领域的数学教学中都应重视培养“四基”;要抓住数学学习的核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掌握方法。完成“三个目标”:发展学生潜能;实现个人的社会化;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理解这10个关键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和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整体把握教学的核心,合理而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